『 林先生,這次幫您規劃的保險內容有...,保費是$$$$$,您覺得如何? 』
你的保險業務是否也是像這樣在跟您說明保險呢?
當下聽完或許會有一點點印象,聽起來好像以後生病或意外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但也不確定買的是不是足夠,想要確認這份保單是否適合自己也不知道怎麼發問
如果你有遇到過這些問題,那你可能不是真的清楚你買了什麼樣的保單 ! 怎麼辦呢?
其實,要規劃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必須要用對思考方式
只要運用簡單的三階段思考,就能檢視目前手中的保險是否適合你自己
三階段分別是『醫療初期』、『醫療中期』、『出院後療養』,分別可對應到不同的險種
適用於『醫療初期』的保險
許多重大疾病像是癌症或心肌梗塞..等,確診的初期就必須安排手術
當然手術費用有高有低,端看你使用的是健保醫材或是自費醫材
舉例來說,心血管支架有健保給付的,但沒有自潔功能,過幾年之後還是會再栓塞
但自費的心血管支架有自潔功能,不太會有再栓塞的問題,可是貴很多,你要用哪一種?
當然! 想到未來不知到哪一天會再栓塞,除了危險之外,還要再花一筆錢動手術,肯定會選自費醫材
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假設一開始動一次手術就需要20萬,你身邊是否有準備足夠的現金支付?
很多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之下,生活費本來就很吃緊了,哪來這額外的20萬?
況且需要手術的當下會非常的危急,醫生會叫你趕快簽手術同意書,你根本沒有時間想準備錢的問題 !
因此在醫療前,我們希望保險可以幫忙支付的是一大筆的手術醫療費用
當然如果需要較大筆的手術費,通常是重大疾病或重大傷病
因此你常會聽到支付醫療前的險種主要有『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特定傷病險』
在以前,除了重大疾病定義比較明確外,重大傷病和特定傷病主要是保險公司自由定義,也因此產生了許多保險糾紛 !!
(重大急病包含: 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腦中風、腎病變、癌症、癱瘓、重大器官移植)
但近期保險公司的重大傷病定義已改為衛福部所公告的「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為主 (共22大類,300多項)
意思是重大傷病不再由保險公司自由心證,以衛福部公告為準,這樣對投保人有較好的保障 !
由於重大傷病險主要都會設計成確診之後,即一筆保險金 (例如100萬) 直接理賠
因此對於初期需要大筆醫療費用的人,就不用擔心初期醫療費用的問題
★『醫療初期』對應險種: 重大疾病險、重大傷病險
適用於『醫療中期』的保險
剛開始的大額手術費開銷搞定了之後,後續可能會有住院病房費、點滴藥劑費、掛號診療費等
如果需要長時間住院觀察治療,或需要頻繁回診追蹤,這些醫療中期所產生的費用累積起來也很可觀
舉例目前如果不是住健保病房,而是住雙人房或單人房,需要每日2000~5000不等的病房費差額
如果住院10日就需要至少2萬元的病房費差額,還不包含住院膳食費與藥材診療費
若需要頻繁回診,除了掛號診療費用之外,如果須要一些小型的門診手術也是一筆開銷
因此在醫療中期,主要會需要的保險支付有三大類:
1. 病房日額 - 彌補病房費差額,或薪資損失(可選擇住健保病房,理賠的病房日額即可當作是薪資損失)
2. 實支實付 - 彌補自費醫藥材費用
3. 門診手術 - 彌補小型門診手術費用
★『醫療中期』對應險種: 日額型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日額型意外險、實支實付意外險
適用於『出院後療養』的保險
出院後療養,主要考量的是出院後「不需要積極醫療行為但需人扶助的狀態」
現在有許多精神疾病、中風癱瘓等患者,不需要積極的醫療行為,醫院會不願意收留這類病人太久
因此大部分會回家安養,但由於生活無法自理,會需要有人幫忙照顧
如果請台灣看護一個月的費用是6萬塊 (不含吃住),所以一般都會請外籍看護,像是印尼或菲律賓
外籍看護費用一個月也要 25000 上下(不含吃住),這樣一年看護費就要支付至少 30 萬
也因此政府近年努力在推長期照護的觀念,因為目前老年化人口時在是越來越嚴重
而且由於現在生活壓力較大,很多人也產生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所以在未來,需求長期照護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多
如果不幸自己遇到了需要別人長期幫忙照護的狀況,總不希望連累自己的家人
所以投保長期照護的保險就可以彌補這類的負擔
我自己就是遇到家人需要長期照顧的狀況才會積極的去保險業學習保險
可看 保險怎麼買才適合? 當過保險業務員的真實心得,年輕人必學的保險規劃
親身體會後覺得其實長期照護才是醫療會花費最兇的一塊~
★『出院後療養』對應險種: 失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