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在台灣講到 ETF,許多人腦海裡就會冒出 『0050 , 台灣50』。台灣50 ETF 中包含了一籃子股票,其成分股就網羅了台灣前50大的權值股
這時許多人就會疑惑,「股票型基金不也是投資一籃子股票嗎? 跟 ETF 有甚麼差別呢?」
因此,下面就以簡單的新手角度,用3個重點來說明 ETF 和基金到底差別在哪裡? 如果要投資的話又要如何選擇?
『ETF』與『基金』的共通點和主要差異
ETF 和基金的好處在於,如果你是投資新手,不太會挑選投資標的,則購買 ETF 或基金就可以同時買入一籃子股票/債券..等 (看基金的種類),可以節省研究的時間,也可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ETF 的英文全名為「Exchange trade fund」,其中 Fund 就是基金的意思,因此 ETF 本來就屬於基金的一種
不同於一般基金的是,ETF 是追蹤指數,舉例台灣50 ETF 追蹤台灣前50大的權值股,若排名有變,則台灣50 ETF 的成分股也會隨之變化
而一般基金都配有基金經理人,因此該基金的成分股分配,主要基金經理人的想法進行調整
若基金經理人能力很強,那該基金的績效有可能超約追蹤指數的 ETF;反之則可能有較差績效,全憑經理人能力
投資『ETF』與『基金』的3項挑選原則
1. 主動投資 vs 被動投資
『ETF』是追蹤指數的基金,投資組合不需基金經理人挑選標的,單純依照指數比例配置
舉例: 台灣50追蹤台股指數,台股以台積電權重最大,因此台灣50持股也以台積電比例最多
而『基金』,經理人會自己的判斷,主動配置各投資標的比例
因此 ETF 可以視為市場平均績效表現,而基金是藉由經理人的專業判斷,希望能勝過市場平均績效
由此可知,如果投資基金,基金經理人的能力就非常重要;相反在 ETF 上,經理人就不那麼重要
2. 經理費的多寡
購買 ETF 和基金,除了付交易手續費外,還必須支付經理費用,也就是基金經理人的佣金
可想而知,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費用較高;被動追蹤指數的 ETF 經理費用較低
我們實際舉例來說,比較「XLU-SPDR公用事業類股ETF」與「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
這兩檔基金都是投資美國的公用事業,但「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的經理費用是「XLU-SPDR公用事業類股ETF」經理費用的3.5倍左右
因此投資 ETF 的基金經理費用,這類隱含的成本就較一般基金低許多
延伸閱讀:【基金投資】新手入門基金推薦,民生概念的公用事業基金
資料來源: http://fund.megabank.com.tw/w/fund.htm
3. 投資標的比例
『ETF』追蹤指數投資,因此持股權值大公司的比例就較多
『基金』為了打敗大盤,投資穩健公司比例會少一點,增加一些規模小但有成長展望的公司
但不能因此就說基金一定風險比較高,如果基金經理人夠強,那基金的績效是有機會勝過 ETF 的
下面同樣舉例「XLU-SPDR公用事業類股ETF」與「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的投資比例
因「NextEra Energy Inc.」是美國和加拿大最大的電力公用事業公司,因此在這兩檔基金當中都有納入此公司為成分股
但可以發現,「NextEra Energy Inc.」在 ETF 內占比較高,但在一般基金中的占比卻較少
可見基金經理人需要配置更積極型的股票來打敗指數,相對風險就可能較高一些
資料來源: http://fund.megabank.com.tw/etfweb/etf.htm
小資新手該選擇投資 ETF 還是一般基金?
由上述內容可知,投資『ETF』相對較為保守,經理費用較便宜;並且,由於是追蹤指數,因此較不會有人為因素干擾
投資『基金』的經理費用較貴,目的為追求更高之報酬,但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就看基金經理人能力
對於兩者,沒有誰好誰壞,端看自己的投資個性而定
不過我會建議該開始學習投資的小資新手,不管是一般基金或 ETF,都去搜尋其長期的淨值走勢,練習分析各檔基金和 ETF 的長期投資報酬率,才可以找到不錯的標的
延伸閱讀:【基金怎麼選】小資新手基金投資策略,3步驟挑出好基金
如果你想在基金投資上更深入學習,那我會推薦你閱讀「基金教母-蕭碧燕」的書籍
在我還完全不懂基金時,就是看他的書學習的,寫的非常淺顯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