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都知道屋主開價都會開高,因此不太可能有人直接買591上面的房價
通常,當我們看到喜歡的房子時,房仲會希望我們能出價,他幫我們跟屋主談
但各位一定會發現,出價後,大多得到的房仲回覆都是:「這個價格不可能成交啦!」
我之前也常遇到一句很經典的:「要是這麼便宜我就自己買了」
到底為何房仲總會這樣跟你說? 是房仲的話術SOP嗎? 而我們又該如何回覆呢?
(我沒有當過房仲,因此本篇文章是以買房者的角度和感覺撰寫,純心得分享)
為何房仲總是會不滿意你的出價
我們合理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兩個方向可以思考:
1. 成交價越高,佣金越多
房仲這類的工作要生存,靠的是買賣成交的佣金收入,跟一般的朝九晚五上班族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房仲追求高佣金收入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特別房仲成交佣金的計算方式又是以成交價的幾%進行計算,因此成交價越高,佣金也就越高
以這個角度來說,房仲怎麼會希望你可以買到便宜?
2. 行銷是門心理學,房仲同意你的出價,你反而會覺得自己買貴了
這是以房仲在推敲買方心理的角度去思考,各位也可以試著思考一下這個情境
如果有一間房子你很喜歡,然後你跟房仲出一個價格,希望房仲能幫你去跟屋主談
這時房仲回答:「沒有問題,這個價格很漂亮,我一定能幫你談成的」
這時你自己想想,你的心中會不會冒出一個疑問,「我是不是出價太高了,這樣我會不會買貴了?」
各位可以理解了嗎?這也是為什麼我沒當過房仲,不過我直覺房仲的銷售準則之一就是『不讓買方覺得自己買貴,不讓賣方覺得自己賣太便宜』
( 延伸閱讀:買房『出價』『議價』策略大不同,弄錯小心虧很大 ! )
遇到房仲說:『要是這麼便宜我就自己買了』,該怎麼回應?
我想出價的方式各有不同,看心情出價法、預算出價法、實價登錄搜尋法、銀行估價法、租金投報率回算法、謄本內容估算法
若是用看心情出價法,有可能你的出價真的太低;若是用預算出價法,有可能你的預算真的不足
除了上述兩個不討論外,其他四個方法都算是比較有根據的方式在估算房價
因此若遇到房仲說:「要是這麼便宜我就自己去買了」
你可以回覆:「這個出價是有根據的,我也不是在亂出價。不過如果這麼便宜你會買的話,是不是你推薦給我的房子都不便宜,因為便宜的話你就自己買不會推薦給我了」
( 延伸閱讀:2個超好用銀行估價平台實測,1分鐘完成房屋估價 )
怎麼知道自己出價是太高還是太低?
通常如果你的出價還OK,房仲雖然會說這個價格不可能,但如果後續還是跟你說:「我盡力幫你去跟屋主談看看」,這樣就代表其實你的出價並不是真的開太低不可能
但如果房仲的反應是完全沒有後續,連推薦房子給你看都沒有了,並且好多房仲都是這樣對你的話,那麼可能真的出價太離譜,要重新思考一下出價策略了~
畢竟房仲也是我們買房路上的一個重要幫手,跟房仲打好關係是必須的
另外需學習一下如何判斷合理的房價,才不會落入胡亂出價的窘境;若出價是合理的,也就不需要一昧的受房仲的情緒影響了~
我是如何從菜鳥開始學習房產的
許多房產的課程都需要花費幾萬塊的學費,但我很擔心花這麼多錢學習到底有沒有效
因此,我是先閱讀房產書籍,這是最便宜的學習方式,一本書不貴,幾百塊就能學到許多
『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 是我的房產投資啟蒙書,裡面詳細地解釋找物件、看房、估價、議價...等重點,並用很多圖片讓人容易學習,內容超實用,想投資房產的初學者可先閱讀此書 !
" 那...讀完書之後呢 ? "
讀完書,有了一些基本概念之後,我因為缺乏實際經驗,因此始終覺得怕怕的
然而,許多房產課程雖然可教導學員實作經驗,但價格實在對於小資族的我來說太高
終於有一次,找到較便宜的線上課程,共24堂課,學費2400元,也就是每堂課只要100元
真正吸引我的是,裡面有20位包租公親自分享各自的買房實戰經驗與出租管理方法,內容包含:看房撇步、決不能買的物件、頭期款準備、貸款內幕、合法隔套、室內裝修審查、裝潢美學、招租秒殺秘訣、房客篩選、租屋管理、相關法律知識...等等
我們可以較低成本的學習別人的房產投資經驗,就好像是有20位教練告訴我們不同的秘訣
" 學了這麼多,但始終踏不出第一步,怎麼辦? "
學習的知識要能真正的實戰,才有用 ! 然而,踏出實作的第一步,往往是最難的~
若有一位房產教練能夠一對一,實際帶著我們去看房、議價、貸款、裝修、出租
完成一個適合我們投報率需求的出租物件,那將會加速學以致用的速度~
這樣的包租公家教,還真的有,這個教練也是我的房產教練,他並非是單純給物件,而是實際的帶我們看物件
從頭到尾帶著我們實戰包租公的必經流程~